5月9日下午,88038威尼斯在千佛山校区东配楼四层学术报告厅举办了40周年院庆学术讲座第八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甘再国研究员以“近物所新核素合成进展”为题受邀做报告。本次活动由88038威尼斯常务副院长王守宇主持,学院百余名师生参加论坛。
甘再国首先向在场师生介绍了他在近物所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重离子核科学及其应用。他以CAFe平台、辐射医学研究、重离子加速器等为例,阐述了自己先前从事的基础研究工作,并特别提到了近物所研制的塑闪阵列探测器在“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中的应用。作为中国首颗天文卫星,“悟空”在国际上以其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而著称。
随后,甘再国深入讲解了用于合成未知核素并研究其性质的核素图,以及基于核素图提出的壳结构和超重岛概念。他详细阐述了新核素的产生方法,并强调了制备新核素的三个关键要素:重离子加速器、反应靶和分离器。通过135Gd、259Db两种核素的具体制备案例,他生动地说明了这些要素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报告中,甘再国还介绍了充气反冲谱仪的原理,以及近物所研究装置的改进进展和未来规划。他提出了产生核素后的识别方法,包括时间关联鉴别和时间位置关联鉴别,这两种方法对于证明核素来源于同一次衰变具有重要意义。
甘再国进一步探讨了元素合成的重要性,指出自冷战时期以来,合成新元素一直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他提到,虽然新元素的发现能够获得命名权,但遗憾的是,我国目前还未获得过新元素的命名权。同时,他也指出了元素合成面临的两大挑战:合成材料的低产额和合成新元素反应道的确定。
报告结束后,王守宇进行了总结发言,强调合成新元素是国家工艺的体现,科研人员应具备大国精神。随后,参会师生与甘再国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甘再国就其他学科如何参与合成新元素的相关工作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嘉宾简介:
甘再国,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89年毕业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远离稳定线核素的合成及衰变性质研究,合成了我国首个超铀区新同位素235Am和首个原子序数为105超重核新同位素259Db;完成了充气反冲谱仪的建造,并使用该装置合成了205Ac等新核素,首次确定了锋元素质子滴线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