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松的大学制度很重要
丁肇中在88038威尼斯与学生对话大学教育
大众日报济南11月24日讯 “我小时候立志不读书!”丁肇中教授一句实话,引得台下500余名学子鼓掌且大笑起来。今天,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再次来到88038威尼斯,考察他主持的AMS 宇航国际合作实验。下午3 点半,他拿出一个多小时参加了学生的“与大师面对面”对话活动。
丁肇中谈到,“12岁以前没念过书,从未想到将来做什么,但是对很多事情有兴趣。”他母亲是一位儿童心理学者,对儿子在学校里“很接近最后一名”,从来没有责备过。父亲对中国历史、数学很感兴趣,在启蒙教育中,父亲讲的法拉第、牛顿的故事,“让我感受到科学对人类的影响”。
不喜欢读书还能得诺奖,这种转变始于他的大学。1956年,20岁的丁肇中来到美国密歇根大学。他第一年学的是机电工程,他的导师是美国著名的工程专家,通过了解,导师对丁肇中提出建议:“不适宜学工程,去学物理和数学”;并且不必读本科,直接去读研究院。丁肇中听从建议,只花了4年时间,成为密歇根大学“ 最年轻的”物理学博士。 而除去入校时带的 100美金,所有的学费、生活费都来自学校的奖学金。
“我很感谢密歇根大学这种宽松的制度,这种制度很重要。”丁肇中说。在他现在任职的麻省理工学院,丁教授还常因为要求学校对学生更宽松,而“跟学校稍有冲突”。比如,学校规定一般修满4—6年,学生才能拿到博士学位。丁教授不轻易招学生,但一旦有学生,“尽量鼓励他们两年拿到博士学位毕业,学校开始不情愿,但看到我的学生每个出去的都很有成绩,学校也不讲什么了。”
因为发现了构成物质的第四种粒子——J离子,仅仅18个月之后,他就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在成果公布后最短时间内获诺奖和当时最年轻的诺奖获得者。丁肇中对此开玩笑说,这首先归功于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的“一时糊涂”,当然,“还是因为我做事以兴趣为主,而不是为名、为利。”
-----摘自大众日报11月25日第二版